【展覽參觀心得記錄】2018年2月
※所有場館紀錄供參考、紀錄之用,親自去看展一定收穫更多哦!
場館名稱: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場館名稱: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網站:http://www.joyofunderwater.com.tw/
館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台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附近
收費:全票20元
參觀時間:2018.2.13
參觀展覽:百煉芬芳: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
館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台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附近
收費:全票20元
參觀時間:2018.2.13
參觀展覽:百煉芬芳: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
臺博館南區的紅樓場館,是舊紅磚建築,非常有歷史的痕跡與味道,由過去南門工廠改建而來,是日治時期的公營樟腦加工廠。理所當然地、裏頭的常設展自然就是介紹臺灣的樟腦加工歷史。
一進去倒是被現代的改建嚇著,就像飯店大廳一樣非常舒服,旁邊也有各種不同大小的免費置物櫃(塞錢進去可回收的機制),當時我帶著大包小包行李,覺得非常方便呢。
這種構造在臺灣文學館也有呢!這種改建舊建築物同時保留舊址的工法,有一種歷史比較的感覺,我特別喜歡。
舊地再利用的一些資訊歷史等等。
展示過去的工法和留有歷史建築的一部分,這種展示我也很喜歡。
那麼接下來正式走入常設展展區。
常設展裏頭擺放了一個樟腦加工延伸的香料、香精一覽,每個格子都能直接打開來檢視、聞嗅各種香料香精,對於每一種香料香精的用途和如何產出都有介紹,可以說是小小的櫃子卻蘊含了大量的知識量,運用多感官(視觸嗅)也讓人容易留下印象。
用樟腦木做成的解說牆,透明底部的設計讓人能前後觀看,對於動線十分有益,看起來也很舒服。
有點模糊,總之就是歷史年表,這可以說是每個歷史場館常設展必備款擺射吧,後頭那塊樟腦倒是很棒,配上紅磚背景很有感覺。至於旁邊為什麼是梵谷?因為據傳當時梵谷用的安眠藥可能是從樟腦提鍊的。
雖然各種知識不同,不過基本上是在講樟腦各式各樣的用途,比較讓我驚豔的是這邊提到了樟腦對於火藥和槍械的用途,並跟當時其他槍種子彈做了個比較,能在這裡補充一些軍武歷史知識真是始料未及。
模擬樟腦製作過程,第一張後頭用貨物箱做出了解說牆,在另一面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貨物解說和一些當時的經濟學貿易學,很有意思。
熬樟腦出現的腦沙,也就是前面的賽璐珞(樹脂),這些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腦沙在當時可是可以製成好萊塢使用的膠片呢!
互動影片,可以觀看當時人們與樟腦工廠的互動和生活,配音略顯做作,但影片整體而言做的很棒,又能和現在的環境做今昔對比。
樟腦工廠配置示意。
過去歷史建築的還原。
二樓的展覽就不一樣了,我就不附上照片,但我非常推薦家長帶小朋友去,二樓的展覽是在教導食物的由來、好壞的判斷等等,有非常生動的互動裝置,從最根本的土壤到生態、有機等等都有詳細又活潑的解釋和教學,相信小朋友能玩的很樂同時又學到東西。
二樓的這個市集模擬實在太有趣了,就像在玩大型的扮家家酒(只是主題換成了購物),而且這樣的規模如果沒有好好保養常常會又耗損或破破爛爛的,當天去的時候所有模擬器具都保養的很好,看來為了維持下過一番功夫。
紅樓的另一部分則是文創主題餐廳。
外頭的庭院很寬廣舒服,地上留有當初運送貨物的鐵軌。
總結心得:
這次逛展的心情非常好,主要原因為二:一是場區雖小功能健全,置物櫃、乾淨的飲水機和廁所、悠閒的庭院、飲食需求等等都俱全。二是展覽的展出方式活潑有趣,並且能夠連結的生活事務、當時的時代背景幾乎都涵蓋進來,讓知識變得不再只是紙張,而是切確的感受,看完過去的歷史痕跡再走出展區,漫步於寬敞怡人的庭院複習剛剛看到的事物與現今的對照,讓人特別有感於文化的痕跡。
就算不算上感性和知識的部份,純論廣場而言,也是很好的午後散步地點,十分推薦你在一個舒適的午後,來這裡走走哦!
p.s唯一稱得上小缺點的是,北市公家機關現在都在推行廁所衛生紙直接丟馬桶,而這裡可能是因為管線或其他原因吧,衛生紙被禁止丟入馬桶,可以算是一點小瑕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